众所周知,「列车可跨线运行,乘客不用下车换乘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——毕竟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营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跨线列车网络(也许有之一)。
但是,重庆本次部署的新技术并不是简单的「列车可跨线运行,乘客不用下车换乘」。
1
我们考虑一下开行跨线列车的要求:
如果A线路上的车辆要进入B线路,除了需要有一条从A到B线路的、可载客运行的联络线之外,还需要A线路的车辆能够满足B线路的限界要求,能够兼容B线路的供电制式,(如果有屏蔽门的话车门间距要相同,)最后要能兼容B线路的信号系统。
在中国,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度标准化,只要车型都是A型或者B型,车辆限界、车门间距等等就是基本相同的,而供电制式在同一个城市也喜欢选相同的制式,这些对于互联互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。
-
但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信号系统。信号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、支撑高密度开行的电子设备系统,这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列车监控、防护乃至运行的自动化。信号系统中有车载设备,又有地面设备,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兼容才能工作。
和上面这些物质空间上的或者强电设备高度标准化不同,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没有那么高的标准化程度。来自不同厂家的信号设备一般是不兼容的。也就是说,A线路的车辆进入B线路时,使用A线路的车载信号设备与B线路的地面信号设备进行配合,是无法正常工作的。
——因而,一般的跨线运行,存在两种方式:
在A线路车辆上安装B线路的车载信号设备。这时,A线路的车辆在A线路上运行时,使用A线路车载设备;而到了B线路上,改用B线路车载设备,保证在两条线路上均能够正常运行。
采用同一家厂家同一套信号系统。这使得不同的线路像是同一条线一样运行,比如上海3、4号线,或者北京10号线一期和奥运支线。
采用相互兼容的信号系统。这一般指采用成体系的标准化信号系统,比如欧洲标准ETCS的订立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国家之间列车能够互通,这一标准也被中国铁路系统借鉴使用(就是CTCS)。
第一种方式最为简单粗暴,但是这意味着车辆要多装一套设备,既占用车内空间,又提高维护成本。而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,除非一开始就商量好,否则将拟直通运行的线路信号进行统一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。
而现在重庆做的,就是最后一种方式——构建一套标准,要求来自不同厂家的信号设备都符合这个标准,使得它们能互相兼容。(需要指出的是,这一次实验建立在CBTC技术之上;而大概其他国家没有建立过CBTC互通标准,因而敢号称是世界首次。)
2
重庆此次试验互联互通的是4、5、10号线和环线。其中4号线似乎建设时间相对靠后,现在正在调试的是5、10号线和环线三条线路。而此次试验实际上是在确定了一套接口标准的前提下,由不同的厂家生产出符合接口标准的信号系统。
根据招标项目介绍,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、5号线、10号线和环线的信号系统,是按互联互通统一标准进行招标和实施的,其跨线接口、车地通信接口及车地通信制式等均已统一,在技术层面上能实现以上线路的信号系统互联互通。
其中,
5号线的厂家是中国通号,10号线的厂家是铁科院,环线的厂家是交控科技,4号线的厂家是众合科技。
目前的进度是,环线列车在5号线上进行了测试,因此中国通号首先放出消息。其余测试,包括10号线列车在5号线上的测试,将在未来进行。
除了信号系统之外,重庆的这几条线路都将采用专门设计的As车型(可能说加宽型B车更容易理解);为避免故障引发全系统瘫痪,专门在互联互通线路中设置了「四线故障车待避站」,也有开行快慢车的计划[7]。
虽然目前还没有见到跨线交路计划,但是相信未来重庆轨道交通将在多种不同交路、运行模式的开行上走在全国前列。